学习项目设计中“小趋势”
点击量:发布时间:2020-02-14 10:25
在我看来,若想设计出让客户满意的精品学习项目,就得在持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刻意练习、总结复盘中不断探索。
因为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小趋势”一词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演讲中,他预言小趋势是“影响未来趋势的趋势,带来未来改变的改变”。对培训人而言,企业学习领域当下的小趋势是什么?
VUCA时代,企业节奏加快,员工已经无法较长时间脱离工作,全身心投入学习,互联网公司尤其如此。完整的学习方案已经过时,员工真正需要的是基于绩效改善主题下的,整合场景化的敏捷学习产品解决方案。让学习向业务靠拢,并非让员工向学习靠拢。结合2018年大咖们的分享、我个人持续学习的总结,以及实践经验,我认为未来企业学习项目的小趋势包含五个方面。
边栏:所谓“小趋势”
小趋势是由未来学家马克?佩恩(Mark J. Penn)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一小部分人在我们大多数人视野之外,正在凝结成的共识、正在采取的行动方式、正在进入的生活处境。其首要特点是在趋势里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片海,在趋势外面的人觉得这只是一滴水。
Trend1:活学活用,绩效改善思维
企业学习的本质是针对企业的现实问题,让员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其实是培训人的共识,但知易行难。
工作中不乏这样的场景:某企业中新入职的销售人员A一年可以完成100万的业绩,而资深销售人员B可以完成300万的业绩,他们之间相差200万。而这200万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吗?这就是身为培训管理者的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A业绩低是工作方法、方式所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改善;但如果因为不熟练或业务策略有误,那么只能通过业务磨练及策略调整来促进业绩改善,培训丝毫派不上用场。
因此,在设计学习项目前,我们必须厘清培训究竟能解决什么,不能陷入“培训万能论”和“培训无用论”。此时,GOLDstein模型(见图表1)就是很好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此外,培训不是奉行了学习理论、方法、技术就会出效果,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并灵活实施方能见效。
图表1 GOLDstein模型
Trend2:用整合思维设计项目
去年,我对企业学习最深的领悟,就是理解并运用整合思维。学习是一个相对系统的长期过程,包括“学”和“习”两部分,如果想利用培训来解决绩效问题,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企业分工越发精细,互联网公司大多采用敏捷的小团队,项目推进需要协调多部门和团队。而有效地学和习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需要我们全面整合各种资源(见图表2),将它们排列组合,从而有效保障学习效果达成。所以,我一直倡导学习项目设计整合思维,在设计时我们要追本溯源,科学合理的设计项目,充分调动利益相关方和资源,将设计思维从单一专项整合,整体推动学习效果落地。
图表2 学习项目整合思维
Trend3:将场景融入学习之中
“场景”这个词,一火就是好几年。吴声的《场景革命》中提到场景构建的“四即”方法论之一就是“场景即产品”。无论何种产品,只有找准了使用场景,才能快速爆发,学习项目亦是如此。
企业的业务战略会根据市场环境、行业趋势等因素快速调整。此时,业务场景就不再稳定,甚至很短时间内就会面临巨大变化。所以,身在其中的我们也要不断适应变化,聚焦企业的“新、关、痛”——新战略、关键岗位、业务痛点,才能设计出符合企业员工特点的学习项目。目前,我所在企业培训项目设计是以“基本框架+关键项目+敏捷迭代”的模式为基本思路,以便项目贴近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
Trend4:建立敏捷学习思维
如今黑天鹅都已经成为家禽,可见当下时代变化的节奏之快,令人应接不暇。有同仁认为,我们已经不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而我认为这个想法显然过犹不及,须知传统学习项目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在此过程中,敏捷思维必不可少。
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思考如何将项目嵌入工作流程中,并常态化实施。以经验萃取项目为例,培训部门可以和业务、运营部门分工协作、整合设计,将经验萃取中的经验产出、提炼、分享、运用、评价都嵌入业务流程之中,用以解决工教矛盾。
此外,现在很多领域都在摸索着前进,毫无经验可参考,或者同一业务采用不同的业务模式,传统的岗位能力模型、集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可以尝试结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班制的形式快速实施学习项目,并根据每一期的实际情况,快速迭代。
Trend5:用产品经理思维运营项目
在和学员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学员的思维较为单向,只对自己所在企业、所处岗位有所了解,对整个行业现状以及跨行业的最新动态知之甚少。正如自然界的“蝴蝶效应”,南美的蝴蝶挥一挥翅膀,就可能引起北美一场龙卷风。在高度社会化分工的今天,看似无关的行业、岗位都有深层次联系。而产品经理思维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随时与世界同步并快速行动的整合思维(见TIP)。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我们才能适应这个世界。
TIP:
产品经理的整合思维模式
用脑分析整合:闭门造车、特立独行在企业中往往不会有太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多方面的整合设计。
用眼睛去观察:观察必不可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界往往会有新的思维火花迸发。
用嘴去包装:会做还要会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销售,只有成功说服他人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
用心去体验:快节奏的时代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带着问题去用心感受身边的万物变化。
用手去实践:心动不如行动,知道并不一定能做到。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所谓乱花沉醉迷人眼,觉知此事要躬行。在企业学习领域,有太多的学说,也有太多的成功案例,在我看来,项目经验没有绝对可复制的,我们只有持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可以练习、总结复盘,才能设计出让客户满意的精品学习项目。
因为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小趋势”一词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演讲中,他预言小趋势是“影响未来趋势的趋势,带来未来改变的改变”。对培训人而言,企业学习领域当下的小趋势是什么?
VUCA时代,企业节奏加快,员工已经无法较长时间脱离工作,全身心投入学习,互联网公司尤其如此。完整的学习方案已经过时,员工真正需要的是基于绩效改善主题下的,整合场景化的敏捷学习产品解决方案。让学习向业务靠拢,并非让员工向学习靠拢。结合2018年大咖们的分享、我个人持续学习的总结,以及实践经验,我认为未来企业学习项目的小趋势包含五个方面。
边栏:所谓“小趋势”
小趋势是由未来学家马克?佩恩(Mark J. Penn)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一小部分人在我们大多数人视野之外,正在凝结成的共识、正在采取的行动方式、正在进入的生活处境。其首要特点是在趋势里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片海,在趋势外面的人觉得这只是一滴水。
Trend1:活学活用,绩效改善思维
企业学习的本质是针对企业的现实问题,让员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其实是培训人的共识,但知易行难。
工作中不乏这样的场景:某企业中新入职的销售人员A一年可以完成100万的业绩,而资深销售人员B可以完成300万的业绩,他们之间相差200万。而这200万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吗?这就是身为培训管理者的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A业绩低是工作方法、方式所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改善;但如果因为不熟练或业务策略有误,那么只能通过业务磨练及策略调整来促进业绩改善,培训丝毫派不上用场。
因此,在设计学习项目前,我们必须厘清培训究竟能解决什么,不能陷入“培训万能论”和“培训无用论”。此时,GOLDstein模型(见图表1)就是很好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此外,培训不是奉行了学习理论、方法、技术就会出效果,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并灵活实施方能见效。

图表1 GOLDstein模型
Trend2:用整合思维设计项目
去年,我对企业学习最深的领悟,就是理解并运用整合思维。学习是一个相对系统的长期过程,包括“学”和“习”两部分,如果想利用培训来解决绩效问题,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企业分工越发精细,互联网公司大多采用敏捷的小团队,项目推进需要协调多部门和团队。而有效地学和习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需要我们全面整合各种资源(见图表2),将它们排列组合,从而有效保障学习效果达成。所以,我一直倡导学习项目设计整合思维,在设计时我们要追本溯源,科学合理的设计项目,充分调动利益相关方和资源,将设计思维从单一专项整合,整体推动学习效果落地。

Trend3:将场景融入学习之中
“场景”这个词,一火就是好几年。吴声的《场景革命》中提到场景构建的“四即”方法论之一就是“场景即产品”。无论何种产品,只有找准了使用场景,才能快速爆发,学习项目亦是如此。
企业的业务战略会根据市场环境、行业趋势等因素快速调整。此时,业务场景就不再稳定,甚至很短时间内就会面临巨大变化。所以,身在其中的我们也要不断适应变化,聚焦企业的“新、关、痛”——新战略、关键岗位、业务痛点,才能设计出符合企业员工特点的学习项目。目前,我所在企业培训项目设计是以“基本框架+关键项目+敏捷迭代”的模式为基本思路,以便项目贴近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
Trend4:建立敏捷学习思维
如今黑天鹅都已经成为家禽,可见当下时代变化的节奏之快,令人应接不暇。有同仁认为,我们已经不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而我认为这个想法显然过犹不及,须知传统学习项目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在此过程中,敏捷思维必不可少。
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思考如何将项目嵌入工作流程中,并常态化实施。以经验萃取项目为例,培训部门可以和业务、运营部门分工协作、整合设计,将经验萃取中的经验产出、提炼、分享、运用、评价都嵌入业务流程之中,用以解决工教矛盾。
此外,现在很多领域都在摸索着前进,毫无经验可参考,或者同一业务采用不同的业务模式,传统的岗位能力模型、集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可以尝试结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班制的形式快速实施学习项目,并根据每一期的实际情况,快速迭代。
Trend5:用产品经理思维运营项目
在和学员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学员的思维较为单向,只对自己所在企业、所处岗位有所了解,对整个行业现状以及跨行业的最新动态知之甚少。正如自然界的“蝴蝶效应”,南美的蝴蝶挥一挥翅膀,就可能引起北美一场龙卷风。在高度社会化分工的今天,看似无关的行业、岗位都有深层次联系。而产品经理思维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随时与世界同步并快速行动的整合思维(见TIP)。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我们才能适应这个世界。
TIP:
产品经理的整合思维模式
用脑分析整合:闭门造车、特立独行在企业中往往不会有太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多方面的整合设计。
用眼睛去观察:观察必不可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界往往会有新的思维火花迸发。
用嘴去包装:会做还要会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销售,只有成功说服他人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
用心去体验:快节奏的时代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带着问题去用心感受身边的万物变化。
用手去实践:心动不如行动,知道并不一定能做到。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所谓乱花沉醉迷人眼,觉知此事要躬行。在企业学习领域,有太多的学说,也有太多的成功案例,在我看来,项目经验没有绝对可复制的,我们只有持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可以练习、总结复盘,才能设计出让客户满意的精品学习项目。
(转载自:培训杂志 文/程兴勇)
返回
上一篇:培训,让改变发生
下一篇:质疑与反思 护航绩效派行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