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随时随地的非正式学习,抑或精心策划的研讨培训,都可以影响团队的价值观共建、员工的技能提升以及组织能力的打造。
作为培训人,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客户(内部或外部)需要团队工作坊(workshop),可紧凑的会议日程只能挤出一个小时;公司推行新理念(价值观或领导力概念等),仅提供一本书或几条指引,却要你们设计出用于培训员工的相关内容;业务部门召开超过百人的全员大会,让你们协助并实施大型的学习活动(learning event)……
这是一个信息、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然而,传统意义的系统化、路径化的培训仍不可被替代,特别是针对岗位角色。但现实中,我们的客户会如上所述,期待更多灵活且敏捷的方案,从而满足其定制需求。
客户在内容上,期望团队思维模式和行为的改变,或推行新的流程工具方法,或提升领导力和其它技能;形式上,希望融入更多时间灵活的嵌入式工作坊、更多生动有趣的参与体验;过程中,由于专职培训团队人数有限,尤其是大型活动,因而要求从上下内外借力,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对此,我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心得,且称为“四步共创法”。
Step1:洞悉真相与需求
同客户的直接沟通必不可少,这也是“与利益相关者共创”的起点。需求,往往是对方想要达成的目的,或是有待解决的痛点。因此,聆听与询问出精准的需求,对于提供解决方案很重要,具体实操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多方客户的需求协调。之前,我所在的星巴克(中国)每年都会召开全国区经理峰会。而我负责的学习项目,通常要协调各层级的需求,包括营运副总裁、区域总经理、各区营运总监、区经理等。此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判断不同利益相关人的重要程度,以及各自需求与业务目标和组织能力提升的相关程度;其次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大量信息,如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微信问卷等;最后进行汇总、筛选和提炼。
第二,探寻事实,管理期望。在给一家民企核心部门设计工作坊时,其高管的期望是提升管理层的“职业经理人素养”。通过不停追问事实,我发现她所陈述的“素养”主要体现在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辅导授权和跨部门协作等多个具体方面。因而,在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建议先通过聚焦角色认知,实现意识层面的改变。至于技能与工具,则需后续更多时间的设计、实施。
Step2:明确主旨与内容
对于海量、零碎的信息,从中提炼并概念化主题,演绎并结构化内容,是培训人的基本功。这不仅要求我们对组织的“流行语言”高度敏感,比如最新的战略方向、文化价值观、高层领导者的核心思想及常用话语等,也需要我们能把握一些专业的前沿趋势、社会的时尚(甚至娱乐)潮流。
我曾应邀为一家欧洲外企销售部门设计三小时的工作坊。当与部门老大沟通时,他表达了对提升个人自驱力、有勇气挑战现状等方面的期望。之后,我与他们的HR团队认真探讨了公司战略,发现了“成长”这一概念非常适合关联与升华本次会议的主旨。于是,我们选择了“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近几年在教育和管理领域盛行的概念,既紧扣自我激励的主题、满足老大的需求,又符合公司战略基调。
Step3:设计活动与呈现
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视觉效果的呈现,是让“干货”出彩的关键。与影视、舞蹈等所有艺术创作一样,意形合一,才能有相得益彰的效果。从培训专业角度看,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习目的。其中,需理解的内容,包括视频、卡片、竞赛、画廊等活动;需会做的内容,就要设计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竞赛等活动;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主题,可以采用“奇葩说”“辩论”“即兴剧场”等活泼的形式。
共创过程中,培训人还要与客户商讨并确认以下两点:一是活动中不同角色人的参与程度。比如,团队领导以什么形式、在哪个环节,演绎相关主题内容;组织内挑选哪些专家,以何种方式分享其专业信息;分组时如何搭配最为高效等。二是议程和活动嵌入业务会议的时机。比如,会议活动如何与主旋律保持协同,学习环节能否突显创意;互动活动是否具有时尚感等。
我与团队承接过一天包含三个工作坊的任务。经过协商,我们先为此次任务确定了主题——“奔跑吧DM(区经理)”。在明确三场活动不同的内容框架和学习目的后,分别选用了商业模拟、知识竞赛和案例研讨的方式。具体实施中都有嘉宾点评分享、手机弹幕投票等互动环节。同时,视觉呈现上,除了与大会主基调一致的PPT外,还有logo和工具箱(与娱乐节目“跑男”类似)等趣味性的设计。由于我们前期对需求的准确分析、对参与团队的精挑细选,以及对内容的深入探讨,加之全程高潮迭起的体验,这三个工作坊获得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赏。
Step4:完美合作与执行
就星巴克(中国)每年召开的全国区经理峰会而言,近300人的大会、3个平行主题、6场工作坊,还有超过18位专家和12位主持人参与其中,所有流畅无误的合作与执行,需要大量的运筹帷幄和频繁沟通。为了让每个参与者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我们在大会前一个月就开始编纂各类“角色指南(facilitator's guide)”,定期沟通设计理念、详细内容和任务流程,从而确保每一场活动都能原汁原味地复制。
此外,要驱动这场高复杂度的大型学习活动,缜密的人员部署、有条不紊的项目计划、不厌其烦的沟通辅导,都是成功的关键。当然,涉及到多方参与组织的活动,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转载自:培训杂志 文/邹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