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需求调研问卷“诞生记”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10-16 10:46
在策划、实施培训项目的各阶段事项中,需求分析是头等大事,需求调研问卷更是宛如一座大厦的地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开展培训工作时,在前期策划阶段往往容易陷入“经验主义”,凭感觉做决策,缺乏系统、长远的规划,更缺乏细致、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查,为特定对象设计需求调研问卷也就无从谈起了。这直接导致企业培训花费巨大,却收效甚微。
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要求培训部门必须精准掌握处于不同职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各自的培训需求,当中还要重点关注公司领导层及内部精英的培训设想和意愿,此外,还必须熟知不同培训方法和形式的优缺点。要想达成以上目标,培训需求调研问卷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优质问卷必备四要素
一份优质的培训需求调研问卷,在其“准备—设计—产出”的全过程中,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项要素。
首先,培训项目的各相关利益方要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包括企业中的业务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培训总监、外部培训机构等,否则很可能出现“盲人摸象”的问题。
其次,企业培训部门要做足前期准备,搜集、研习大量资料作为调研问卷的内容支撑,如内部的企业战略要求及重要文件、过往的访谈和调研数据,外部同行业、同项目的培训经验、专业机构的建议等。
第三,问卷设计者要始终以填写者(用户)为中心,对问卷各环节进行周密思考和反复斟酌、测试、修改,包括问题设置的意义、选项的价值、表达的精准性、填写者的感受等。
第四,培训管理者(如培训总监等)要对培训需求调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他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扮演着信息中心和协调中心的关键角色。
CASE 多方协同推进 保证问卷质量
2017年,某公司首次提出“轮训在岗项目经理,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项目经理队伍”的要求。面对这一重要任务,该公司培训总监开始牵头组织筹划工作。
在正式设计培训需求调研问卷之前,他带领部门团队查阅了公司过往的培训档案,发现针对项目经理群体的历史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他们搜集、研习了与项目经理岗位职责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并访谈了公司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总监,对项目经理培训有了初步认识。
随后,该培训总监调阅了同行业及所属企业项目经理培训的问卷调查、需求分析报告、评估报告等,和部门成员一起分析、对比了其中的关联性,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最后,他设计出一套18个问题的需求调研问卷,并邀请了业务总监、项目经理、外部培训机构等相关方,从问题设置的意义、选项的价值、表达的精准性、填写者的评价等角度,进行了反复审核、测试和访谈。经过9轮修订,一套仅有9个问题,却高度符合企业实际、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项目经理培训需求调研问卷定稿,实现了问卷设计的预期目标。
三招淬炼实用问卷
在培训项目各阶段事项中,需求调研问卷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宛如一座大厦的“地基”——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对策划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核心所在。同时,它还必须在后期的效果评估中经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招 打磨文本
在设计之初,培训部门要准确分析企业发展所处阶段、当前战略要求以及参训学员急需培训的内容,同时尽可能吸取同行业的优秀经验做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借用第三方培训机构积淀的优质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一阶段的要求在于打磨问卷文本,最大限度地把需要呈现的问题考虑周全,确保不遗漏。在此,可引入PK思维和发问思维,为问卷设计者助一臂之力。
引入PK思维
通过PK,不仅可以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密切合作,还可以收获更精简的调研问题、更全面的备选项、更准确的表述语言,从而帮助培训部门获取更优质、更科学的调研数据。同时,PK思维也是需求调研问卷不断迭代的强劲助力
在设计需求调研问卷时,可以从同类型问卷、问题设计、问题选项、问题表述四个方面进行汇总、比对。
同类型问卷
通过PK同类型的数份培训需求调研问卷,可以判断出哪一份问卷的专业度更高。根据PK结果,对各类问卷的参考价值进行重要性排序。
问题设计
PK不同问卷的同类型问题,从而判断出哪一类或哪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问题选项
PK不同问卷中同一问题的所有选项,对选项设计的科学性及全面性进行评估。
问题表述
PK同类型问题的不同表述,评估其语言表达的精准度。
引入发问思维
发问是指设计者对问卷的每个问题进行多次填写和测试,并向自己提问的过程。通过不断发问,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问卷质量,还可以帮助培训工作者快速提高项目策划能力,培养换位思考意识。
对于需求调研问卷的不同内容模块,发问的侧重点亦不同(见图表)。
第二招 反复修改
一份高质量的培训需求调研问卷需要各方不断“挑刺”,反复删减、增补、修订,对每句话、每个字进行推敲。可以说,好问卷是“改”出来的。这也是前文提到的准确定位项目各相关利益方,并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原因所在。
例如,某公司针对项目经理培训计划的一份调研问卷中,设置了一个开放式问题:“请问您对2018年计划开展的项目经理培训班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初看并无不妥,但经过多方仔细研究,发现其中暗藏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尚在计划中、并未实施的培训项目,不宜使用“意见”一词;二是很多问卷填写者出于“懒人思维”,对诸如“是否有”“有哪些”等形式的提问,很可能大笔一挥直接回答“无”。为此,设计者将这一问题改为:“请您对2018年计划开展的项目经理培训班提1~3条建议”。
经过修改,这份面向数千人的调研问卷,很可能获得至少上千条建议,对该公司制定培训方案大有益处;而如果按照原来的版本,最多只能获得百余条建议,整个项目策划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第三招 用户测试
测试环节是问卷定稿之前的必经流程。只有通过测试的培训需求调研问卷,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填写者(用户)为中心。
首先,培训部门需要结合问卷涉及的项目,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作为填写者,将初步确定的问卷交给他们进行测试。
其次,对上一步产生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作为后续环节的参考依据。
接着,邀请参与测试的填写者进行面对面访谈,重点听取他们的填写感受和改进意见。在对填写者提问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个人倾向性的引导。
最后,再次组织该培训项目的各相关利益方,对问卷具体细节做进一步的讨论、审核、修订、优化,并反馈给填写者进行确认。
量化评估 验证问卷价值
培训项目结束后,培训部门要根据策划方案、需求分析报告、效果评估报告等,组织相关人员对需求调研问卷的参考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通常采取的步骤包括:
分析问卷中涉及的每一项培训目标是否达成预期;
对于未达成预期目标的条目,分析其成因;
判断上述原因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在效果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培训部门还需要对调研问卷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下一次同类项目问卷设计的优化和迭代奠定基础,实现问卷有效性的持续提升。
总之,需求分析是策划、实施培训项目的头等大事,培训部门要以专业化的水准、职业化的态度对待需求调研问卷设计,使企业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培训效果真正落地。
企业开展培训工作时,在前期策划阶段往往容易陷入“经验主义”,凭感觉做决策,缺乏系统、长远的规划,更缺乏细致、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查,为特定对象设计需求调研问卷也就无从谈起了。这直接导致企业培训花费巨大,却收效甚微。
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要求培训部门必须精准掌握处于不同职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各自的培训需求,当中还要重点关注公司领导层及内部精英的培训设想和意愿,此外,还必须熟知不同培训方法和形式的优缺点。要想达成以上目标,培训需求调研问卷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优质问卷必备四要素
一份优质的培训需求调研问卷,在其“准备—设计—产出”的全过程中,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项要素。
首先,培训项目的各相关利益方要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包括企业中的业务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培训总监、外部培训机构等,否则很可能出现“盲人摸象”的问题。
其次,企业培训部门要做足前期准备,搜集、研习大量资料作为调研问卷的内容支撑,如内部的企业战略要求及重要文件、过往的访谈和调研数据,外部同行业、同项目的培训经验、专业机构的建议等。
第三,问卷设计者要始终以填写者(用户)为中心,对问卷各环节进行周密思考和反复斟酌、测试、修改,包括问题设置的意义、选项的价值、表达的精准性、填写者的感受等。
第四,培训管理者(如培训总监等)要对培训需求调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他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扮演着信息中心和协调中心的关键角色。
CASE 多方协同推进 保证问卷质量
2017年,某公司首次提出“轮训在岗项目经理,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项目经理队伍”的要求。面对这一重要任务,该公司培训总监开始牵头组织筹划工作。
在正式设计培训需求调研问卷之前,他带领部门团队查阅了公司过往的培训档案,发现针对项目经理群体的历史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他们搜集、研习了与项目经理岗位职责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并访谈了公司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总监,对项目经理培训有了初步认识。
随后,该培训总监调阅了同行业及所属企业项目经理培训的问卷调查、需求分析报告、评估报告等,和部门成员一起分析、对比了其中的关联性,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最后,他设计出一套18个问题的需求调研问卷,并邀请了业务总监、项目经理、外部培训机构等相关方,从问题设置的意义、选项的价值、表达的精准性、填写者的评价等角度,进行了反复审核、测试和访谈。经过9轮修订,一套仅有9个问题,却高度符合企业实际、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项目经理培训需求调研问卷定稿,实现了问卷设计的预期目标。
三招淬炼实用问卷
在培训项目各阶段事项中,需求调研问卷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宛如一座大厦的“地基”——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对策划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核心所在。同时,它还必须在后期的效果评估中经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招 打磨文本
在设计之初,培训部门要准确分析企业发展所处阶段、当前战略要求以及参训学员急需培训的内容,同时尽可能吸取同行业的优秀经验做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借用第三方培训机构积淀的优质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一阶段的要求在于打磨问卷文本,最大限度地把需要呈现的问题考虑周全,确保不遗漏。在此,可引入PK思维和发问思维,为问卷设计者助一臂之力。
引入PK思维
通过PK,不仅可以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密切合作,还可以收获更精简的调研问题、更全面的备选项、更准确的表述语言,从而帮助培训部门获取更优质、更科学的调研数据。同时,PK思维也是需求调研问卷不断迭代的强劲助力
在设计需求调研问卷时,可以从同类型问卷、问题设计、问题选项、问题表述四个方面进行汇总、比对。
同类型问卷
通过PK同类型的数份培训需求调研问卷,可以判断出哪一份问卷的专业度更高。根据PK结果,对各类问卷的参考价值进行重要性排序。
问题设计
PK不同问卷的同类型问题,从而判断出哪一类或哪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问题选项
PK不同问卷中同一问题的所有选项,对选项设计的科学性及全面性进行评估。
问题表述
PK同类型问题的不同表述,评估其语言表达的精准度。
引入发问思维
发问是指设计者对问卷的每个问题进行多次填写和测试,并向自己提问的过程。通过不断发问,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问卷质量,还可以帮助培训工作者快速提高项目策划能力,培养换位思考意识。
对于需求调研问卷的不同内容模块,发问的侧重点亦不同(见图表)。

第二招 反复修改
一份高质量的培训需求调研问卷需要各方不断“挑刺”,反复删减、增补、修订,对每句话、每个字进行推敲。可以说,好问卷是“改”出来的。这也是前文提到的准确定位项目各相关利益方,并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原因所在。
例如,某公司针对项目经理培训计划的一份调研问卷中,设置了一个开放式问题:“请问您对2018年计划开展的项目经理培训班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初看并无不妥,但经过多方仔细研究,发现其中暗藏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尚在计划中、并未实施的培训项目,不宜使用“意见”一词;二是很多问卷填写者出于“懒人思维”,对诸如“是否有”“有哪些”等形式的提问,很可能大笔一挥直接回答“无”。为此,设计者将这一问题改为:“请您对2018年计划开展的项目经理培训班提1~3条建议”。
经过修改,这份面向数千人的调研问卷,很可能获得至少上千条建议,对该公司制定培训方案大有益处;而如果按照原来的版本,最多只能获得百余条建议,整个项目策划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第三招 用户测试
测试环节是问卷定稿之前的必经流程。只有通过测试的培训需求调研问卷,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填写者(用户)为中心。
首先,培训部门需要结合问卷涉及的项目,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作为填写者,将初步确定的问卷交给他们进行测试。
其次,对上一步产生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作为后续环节的参考依据。
接着,邀请参与测试的填写者进行面对面访谈,重点听取他们的填写感受和改进意见。在对填写者提问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个人倾向性的引导。
最后,再次组织该培训项目的各相关利益方,对问卷具体细节做进一步的讨论、审核、修订、优化,并反馈给填写者进行确认。
量化评估 验证问卷价值
培训项目结束后,培训部门要根据策划方案、需求分析报告、效果评估报告等,组织相关人员对需求调研问卷的参考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通常采取的步骤包括:
分析问卷中涉及的每一项培训目标是否达成预期;
对于未达成预期目标的条目,分析其成因;
判断上述原因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在效果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培训部门还需要对调研问卷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下一次同类项目问卷设计的优化和迭代奠定基础,实现问卷有效性的持续提升。
总之,需求分析是策划、实施培训项目的头等大事,培训部门要以专业化的水准、职业化的态度对待需求调研问卷设计,使企业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培训效果真正落地。
(转载自:培训杂志 文/吴少勇)
返回
上一篇:借“课题分析法”加速课程设计
下一篇:以数据为支点 驱动绩效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