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仇者联盟II》的7个槽点谈培训的跨界逆思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5-03-25 15:59
乘着复仇者联盟2还在热映的东风,编者从吐槽的角度,说说《复联2》与培训的那点事——
开篇悬疑与方法相呼应
槽点1:《复联2》的开篇可以说是成功的,不管在画面还是在故事情节的悬疑设计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就好比在讲授任何技能之前,用讲故事的方法铺垫问题的悬疑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观众带着这些悬疑进入影片一直到结束,却发现整个影片与这个悬疑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且有些牵强。由此对于培训而言,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点!也就是说我们采用的教学事件(案例、故事、游戏等)与你所教授的内容的关联性的问题,好的课程一定会由教学事件导出必要的结论!如果某个教学事件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多数情况下会降低培训的含金量。
内容确实,形式泛滥
槽点2:《复联2》的亮点之一就是各种加te的打斗场面,带给观众不小的视觉冲击力,但遗憾的是这些视觉体验的背后是凌乱、简单、缺乏意义的剧情,好多小伙伴看完之后表示没有完全看懂!其实在培训领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课程很热闹,但其实内容却很一般,在互联网+培训的时代这一点更需要引起培训管理者的注意,因为有较多的电子课件就走了这种形式,课件形式很炫,但是内容很烂。
剧情失真与培训内容无效
槽点3:导演在剧本的编排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太假”,主要表现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为了挽救某些“弱势群体”的时候,而不去干“最重要紧急”的拯救地球的重要且紧急任务!其实在真实的“战争”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营救机会,甚至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对于培训而言,培训师讲授的内容要接地气,不要为了某些商业行为而去“作秀”,却忽略了培训最本质的前提---你所教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员解决问题。
刺激度与培训节奏控制
槽点4:这一点可以说是《复联2》最大的槽点,过多很炫的打斗导致没有什么特别容易让人记住的地方!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讲的是节制,能够以好的节奏去演绎一件事情,就培训而言,有经验的培训师总是会在学员注意力下降的时候采用好玩、轻松的教学方式引领学习,而在学员注意力高的时候则赶紧将那些必须靠讲的知识点说完,而不是一天的课程中安排6个优秀的游戏(哪怕是拓展训练)或者一天的课程跳7次舞。
烂翻译与版权课程问题
槽点5:本片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错误的翻译而导致对影片理解的偏差,举几个栗子来说吧:
美队说了一句“even if you get killed,just walk it off!“
字幕显示:“有人要杀你,赶紧跑”
而这句话是美队的灵魂格言,正确翻译是“即使你快死了,也必须咬紧牙关撑下去!”
网友表示:我差点想一盾牌砸死翻译的人!run your family a run!
钢铁侠在生死危难关头说了一句“We may not make it out of this",字面意思是“我们这次大概过不去了”,实际意思是准备以死相拼,直到最后!何其悲壮!!而翻译呢?——“我们可以全身而退了” !尼玛!超级英雄真是死不瞑目啊!!
后来网友戏称:“队长!你妈妈喊你回家考四级”——哈哈——笑死啦——
这与版权课又有神马关系呢!对于国外的版权课程而言,在很多情况下就如这些翻译的槽点一样,可能会存在着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的差异,大致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来讲:
国外的教育与国内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多数国外版权课的起点能力要求较高,导致在国内使用的时候会觉得知道做不到的情况,例如在激励员工的时候的拘谨与内敛的沟通风格导致很多国外领导课程的使用受限;
其次是公司文化的差异,例如多数国外的领导力课程强调的引导员工的行为,而在国内的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更愿意从管理者的身上拿到”正确答案“而不愿意思考;
在多数的国际版权课程都会强调管理者要辅导、要激励,可是国内的实际情况是多数管理者超负荷工作,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使用这些所谓的领导行为。
大牌云集与培训目标聚焦
槽点6:《复联II》中的每个角色都是曾经的大牌,每个角色都有长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演绎自己的风格,而在《复联II》中,每个人的时间被大量压缩,而导致无法诠释角色,因此编者觉得还没有单独看单个英雄传纪如《钢铁侠》或《绿巨人》过瘾!映射到培训上,具体的表现是,培训师往往想把自己的方法论都给讲清楚,结果什么也没有讲清楚。由此推论,现在的微课程的驾驭难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时间被压缩,其驾驭难度在增加!这是需要引起企业注意的一个地方。
《复联》PK《速7》培训的互联网+
槽点7:从票房与影评来看,《复联II》是输于《速7》的,在编者看来之所以输是因为在整个影片中少了感情主线,导致这个影片过硬,全称武打格斗,一种打怪兽的赶脚!同理推理到培训授课,编者觉得不管未来的科技有多么发达,线下面授培训的“人情味”是无法被代替的,这种人情味主要表现在:
培训师的的人情味
学员面对面讨论带来的愉悦感
学员并肩作战的体验
而对于线上课程,在电子课件的设计中,加入”情感因素“或者是”鸡汤辅料“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培训+开放式创新
槽点8:一番吐槽下来,那么,《复联II》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编者觉得是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运营能力,这种运营能力主要表现在“开放型创新思维”上,在互联网+的时代!所谓的创新在多数情况下不是让你创造出新的东西,而是将看似没有关系的A与B相加,然后解决了AB各自都不能解决的问题C,这个C就是客户的一个痛点,例如小米自行车加了跑步机的功能就符合了国家智能硬件的战略。
以此发散性思维,培训经理,其实你也可以玩一下这种逻辑,例如:
视觉设计 + 团队合作+?
设计思维 + 精益生产+?
微课程设计+学习路径图+?
行动学习+课程开发+?
沙盘模式+拓展训练+网络游戏+?
开篇悬疑与方法相呼应
槽点1:《复联2》的开篇可以说是成功的,不管在画面还是在故事情节的悬疑设计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就好比在讲授任何技能之前,用讲故事的方法铺垫问题的悬疑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观众带着这些悬疑进入影片一直到结束,却发现整个影片与这个悬疑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且有些牵强。由此对于培训而言,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点!也就是说我们采用的教学事件(案例、故事、游戏等)与你所教授的内容的关联性的问题,好的课程一定会由教学事件导出必要的结论!如果某个教学事件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多数情况下会降低培训的含金量。
内容确实,形式泛滥
槽点2:《复联2》的亮点之一就是各种加te的打斗场面,带给观众不小的视觉冲击力,但遗憾的是这些视觉体验的背后是凌乱、简单、缺乏意义的剧情,好多小伙伴看完之后表示没有完全看懂!其实在培训领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课程很热闹,但其实内容却很一般,在互联网+培训的时代这一点更需要引起培训管理者的注意,因为有较多的电子课件就走了这种形式,课件形式很炫,但是内容很烂。
剧情失真与培训内容无效
槽点3:导演在剧本的编排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太假”,主要表现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为了挽救某些“弱势群体”的时候,而不去干“最重要紧急”的拯救地球的重要且紧急任务!其实在真实的“战争”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营救机会,甚至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对于培训而言,培训师讲授的内容要接地气,不要为了某些商业行为而去“作秀”,却忽略了培训最本质的前提---你所教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员解决问题。
刺激度与培训节奏控制
槽点4:这一点可以说是《复联2》最大的槽点,过多很炫的打斗导致没有什么特别容易让人记住的地方!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讲的是节制,能够以好的节奏去演绎一件事情,就培训而言,有经验的培训师总是会在学员注意力下降的时候采用好玩、轻松的教学方式引领学习,而在学员注意力高的时候则赶紧将那些必须靠讲的知识点说完,而不是一天的课程中安排6个优秀的游戏(哪怕是拓展训练)或者一天的课程跳7次舞。
烂翻译与版权课程问题
槽点5:本片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错误的翻译而导致对影片理解的偏差,举几个栗子来说吧:
美队说了一句“even if you get killed,just walk it off!“
字幕显示:“有人要杀你,赶紧跑”
而这句话是美队的灵魂格言,正确翻译是“即使你快死了,也必须咬紧牙关撑下去!”
网友表示:我差点想一盾牌砸死翻译的人!run your family a run!
钢铁侠在生死危难关头说了一句“We may not make it out of this",字面意思是“我们这次大概过不去了”,实际意思是准备以死相拼,直到最后!何其悲壮!!而翻译呢?——“我们可以全身而退了” !尼玛!超级英雄真是死不瞑目啊!!
后来网友戏称:“队长!你妈妈喊你回家考四级”——哈哈——笑死啦——
这与版权课又有神马关系呢!对于国外的版权课程而言,在很多情况下就如这些翻译的槽点一样,可能会存在着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的差异,大致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来讲:
国外的教育与国内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多数国外版权课的起点能力要求较高,导致在国内使用的时候会觉得知道做不到的情况,例如在激励员工的时候的拘谨与内敛的沟通风格导致很多国外领导课程的使用受限;
其次是公司文化的差异,例如多数国外的领导力课程强调的引导员工的行为,而在国内的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更愿意从管理者的身上拿到”正确答案“而不愿意思考;
在多数的国际版权课程都会强调管理者要辅导、要激励,可是国内的实际情况是多数管理者超负荷工作,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使用这些所谓的领导行为。
大牌云集与培训目标聚焦
槽点6:《复联II》中的每个角色都是曾经的大牌,每个角色都有长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演绎自己的风格,而在《复联II》中,每个人的时间被大量压缩,而导致无法诠释角色,因此编者觉得还没有单独看单个英雄传纪如《钢铁侠》或《绿巨人》过瘾!映射到培训上,具体的表现是,培训师往往想把自己的方法论都给讲清楚,结果什么也没有讲清楚。由此推论,现在的微课程的驾驭难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时间被压缩,其驾驭难度在增加!这是需要引起企业注意的一个地方。
《复联》PK《速7》培训的互联网+
槽点7:从票房与影评来看,《复联II》是输于《速7》的,在编者看来之所以输是因为在整个影片中少了感情主线,导致这个影片过硬,全称武打格斗,一种打怪兽的赶脚!同理推理到培训授课,编者觉得不管未来的科技有多么发达,线下面授培训的“人情味”是无法被代替的,这种人情味主要表现在:
培训师的的人情味
学员面对面讨论带来的愉悦感
学员并肩作战的体验
而对于线上课程,在电子课件的设计中,加入”情感因素“或者是”鸡汤辅料“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培训+开放式创新
槽点8:一番吐槽下来,那么,《复联II》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编者觉得是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运营能力,这种运营能力主要表现在“开放型创新思维”上,在互联网+的时代!所谓的创新在多数情况下不是让你创造出新的东西,而是将看似没有关系的A与B相加,然后解决了AB各自都不能解决的问题C,这个C就是客户的一个痛点,例如小米自行车加了跑步机的功能就符合了国家智能硬件的战略。
以此发散性思维,培训经理,其实你也可以玩一下这种逻辑,例如:
视觉设计 + 团队合作+?
设计思维 + 精益生产+?
微课程设计+学习路径图+?
行动学习+课程开发+?
沙盘模式+拓展训练+网络游戏+?
(转载自:培训经理指南)
返回
上一篇:企业培训 迎来微课时代
下一篇:想提升领导力?那就少评判!